导航菜单
首页 >  青年榜样 国家奖学金、校长奖学金获得者黄一航  > 青年榜样丨五四奖学金获得者何晓歌:手铲释天书,科研破艰题

青年榜样丨五四奖学金获得者何晓歌:手铲释天书,科研破艰题

扎根考古土壤,何晓歌在田野中潜心学术钻研探索,立志讲好考古专业的故事,作为考古文博学院2019级的一名博士生,何晓歌获得博士生国家奖学金、北京大学校长奖学金、北京大学五四奖学金、“大成”国学奖学金、北京大学第二十九届“挑战杯”五四青年科学奖特等奖、北京大学三好学生、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、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等奖励和荣誉。她在《考古与文物》《江汉考古》《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》等核心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,曾多次参与北京、河南、陕西、湖北、四川、云南等地的田野考古及资料整理工作,是唯一一位全程参与三星堆8号坑田野发掘工作的学生。

何晓歌在陕西周原进行田野发掘

田野是考古系学生最重要的课堂,对田野的热爱让何晓歌自2015年初次接触田野考古工作之后,几乎每年都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在田野中度过。她在读博前参加过河南安阳殷墟、陕西宝鸡周原、陕西渭南刘家洼、云南大理丝绸之路南亚廊道等地的考古调查、发掘和资料整理工作。2019年进入考古文博学院攻读夏商周考古方向的博士学位之后,她的身影更是常常出现在学院负责的考古项目之中。2020年6月后的1000余天时间,她都在田野中度过,先后参加了周原先周建筑和西周城址、三星堆埋藏坑及琉璃河遗址的田野工作。从盛夏骄阳似火的青纱帐,到隆冬白雪皑皑的枯树林,她用双脚一步步丈量着祖国的大地;从北方干涸分层的黄砂土,到南方潮湿板结的红黏土,她用手铲一铲铲拂去历史的尘埃。

何晓歌在三星堆8号坑提取铜蛇

在紧张的田野工作之余,何晓歌并没有放松科研的进程。读博期间,9篇学术论文的发表是她交出的答卷。她做过的研究中,时段纵贯商、西周和东周,地域横跨南、北,研究主题涉及考古学文化、青铜器、古文字与出土文献、墓葬研究等领域,显示出较为全面的学术素养。除了传统的考古学研究外,她还积极联系田野和实验室,从考古学问题出发,寻找考古与科技的结合点。在老师的指导下,从问题的提出、方案的设计,到样品的采集、处理和检测,何晓歌完成了对一处西周诸侯级别墓地人骨的科技检测,并从检测数据出发讨论了商周考古领域聚讼纷纭的该墓地排序问题,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首个科技检测证据,也在方法论上拓展了墓葬和族群研究的思路,成为一项运用科技手段解决考古学重大问题的案例。

何晓歌的挑战杯项目获得五四青年科学奖特等奖

考古学并不是象牙塔里的学问,在考古学从冷门学科逐渐变得“热门”的时代里,何晓歌认为公众考古的宣传最好由考古工作者亲自来完成。她在考古文博学院组织的中学生考古暑期课堂中担任带队老师,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了解中学生对考古的认识,并分享自己的看法。在田野工作中,她注意留下每项工作流程的照片、视频和文字等纪实材料。她将自己参与的周原考古工作剪成视频,在老师审核后发布到视频网站,让

相关推荐: